首页
1
协会资讯
2
【养生保健资讯】
3
保生大帝医史考(中华医史杂志2011年七月41卷第4期P.249-P251) 4
Missing parameters [image]

『台湾养生保健协会』祝大家身体健康!

相关连结:http://www.lee-herb.com/hot_124763.html




保生大帝医史考
李春兴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医史研究所
台湾养生保健协会 秘书长
唐宋时期系中医鼎盛年代,唐代北方有药王孙思邈(公元581—682年),系中医药界最著名医圣,后世亦尊称他为药王;宋朝南方有保生大帝吴夲,系闽南地区,医德高尚、医术精良、最有爱心之神医,有二者诸多相同之处,除皆是熟谙医药之名医外,也是道行高深的道长、皆被尊称为真人。
在金门县沙美万安堂,系主祀保生大帝之庙宇,在三川殿左璧,刻有【保生大帝生平灵显事迹辑要】1(公元1985年),文中将保生大帝与孙思邈事迹并列,尤以孙真人居马迹山中,有虎,生子虎二,母被杀,虎父牙断,负伤遁,虎子为真人收养。后虎父寻至,跪谢,真人施术为医牙愈伤每行医骑虎而往。又东海有逆龙为害,真人以术导之改邪归正开光点眼世人因有龙因点眼离沧海,虎为医牙到杏林之句,与保生大帝吴真人点龙眼、医虎喉」之神迹,有异曲同功之妙,充分显见保生大帝对医药,应有相当造诣。
道家创始人即老子(公元前580年—前468年),姓李,名耳,字伯阳,諡曰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人,周朝守藏吏,在周朝首都洛阳管理周朝的国家藏书、国家档案。
孔子曾向他学习礼法,在现在洛阳仍焴有「孔子入周问礼碑」;《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适周,将问礼於老子。
孔子出生於公元前五五一年,鲁定公九年,公元前五○一年,即周敬王十九年,孔子年五十一,适周问礼於老子。而后曰:「五十知天命。」或与老子有关。
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其道教尊称名称为「道德天尊」,俗曰「太上老君」,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之一。
唐高宗在干封元年(666年),追封他为太上玄元皇帝。
〈药王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在此年代,101高寿〉
唐玄宗在天宝二年,追封他庙号大圣祖,諡号玄元皇帝。
天宝八载则册封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
天宝十三载就上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广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2。
显见唐宋时期,道医很受当代朝廷重视,道教与医学此后有很深的渊源:
中医医典【黄帝内经】大约成书於公元前99年至公元前26年,比老子年代晚约400年,故称道医并不为过。
一、老子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与中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道家思想为哲学基础,具有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和谐共生、阴阳平衡、天、地、人整体观等共同思想。
二、老子有「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与中医【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即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
三、老子有「清静以为天下正。」,与中医【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及道家导引术、吐纳法、气功、炼丹术等。
上述二者道家摄生治国皆与中医、养生学等相呼应;加上老子思想、易经之阴阳五行等学说,皆与中医岐黄之术,有著共同的思想渊源3。
因而当时民间流传「凡学仙者,皆当知医;医不近仙者,不能为医」。
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剑桥大学李约瑟曾说:「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
保生大帝(公元979年—1036年)姓吴,名夲(音为ㄊㄠ),字华基,别号雪东,宋朝太平兴国四年三月十五日生。
吴夲幼年时期天资聪颖,不妄言,被誉为神童,生来即具道性,品行性格较常人不同,少时博览群书,任何经书,过目不忘,倒背如流,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礼乐行政之册籍,亦无所不通。
年少时,父亲却患恶疾,因贫穷无力就医而逝世;不久,母亲也忧伤操劳过度而离开人世,从此吴夲立志学医。
吴夲二十出仕,二十四中举,委任御史之职,数年后,奏请辞官,回乡退隐,修道于泉州府白礁乡大雁山。
依宋代、杨志(1025年) 进士所撰青礁【慈济宫碑】(1209年)碑文:谓吴真人【不茹荤、长不娶,而以医活人,枕中、肘后之多未始不数数然也。所治之疾,不旋踵而去,远近以为神医】4。成为全真派道士,为救世济民,亦对岐黄医术之潜心研究,具独特专长,又能博采民间验方;制药方面,专心地炼就丹药之术,特精制成方,已至玄奇奥妙之境。
据传天圣三年(1025年),宋仁宗之母乳疾,太医百治无效,乃标榜天下良医,正在京华云游的吴真人应徵脂阙,细察病情,谓可望治愈。帝准之,以丝线过脉,隔幔灸艾,数日后果奏奇效;仁宗大喜,欲封他为御史太医,永留朝廷,吴夲却告辞云:【我志在修真,荣华富贵,非我所愿。】,遂云游而去,仁宗嘉其德,敕封「妙道真人」5。
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吴真人五十四岁时,漳、泉两地旱灾严重,百姓无食物,吴夲出钱出力,吴夲预告乡民言:「十日之内,必有米到。」果然十天,有大船载米入港,让饥荒得以缓解,此应为吴夲捐钱买粮来赈灾义举,或许因吴夲为善不欲人知善举,却导致乡民因而将其神格化。
北宋明道2年〈公元1033年〉,泉州一带瘟疫流行,吴真人并带著学生们,包括当时著名的黄医官、程真人、郸仙姑等人,在福建漳、泉一带,借住在花桥亭客栈,悬壶济世,免费行医救人无数。6
宋景佑三年(1036年),五月初二午时,吴真人在诊视完毕返回途中,因过分疲劳,加上采药心切,在攀登悬崖时,不慎跌落深渊而谢世,享年58岁。
吴真人於行医救众之余,亦著作医书传世,而共有内外科十三册之多,此外,其医德遍及漳、泉两地百姓,於是真人便由生前神医,仙逝后转为医神。
人们出於对他的崇敬和缅怀,民间开始追諡他为“医圣真人”,并修起龙湫庵,塑像供奉,这是真人羽化后的第一座神庙;翌年,又集资扩建为庙宇,乡里远近有病痛疾苦,甚至战乱天灾,都求真人保护,成了地方保护神,随后便有了『保生大帝』的称号。
而后,绍兴二十年,宋高宗即位遂下诏令地方官,於吴真人之乡里立庙奉祀,并於每年春秋依时祭祀。
干道元年〈公元1165年〉孝宗登位,御赐匾额,题名「慈济灵宫」。
【黄化机谱系纪略】。
干道二年〈公元1166年〉赐谥「慈济真人」。干隆海澄县志。
干道七年〈公元1171年〉赐谥「大道真人」。杨浚白礁志略。
时至今日尊称吴真人为「大道公」,即是基予此典故。
干道十五年〈公元1179年〉赐谥「显佑真人」。干隆漳州府志。
孝宗以后,宋朝历代皇帝,多有封诰。
庆元初年〈公元1195年〉,宁宗敕封「忠显侯」。泉州府志及海澄县志等。
嘉定元年〈公元1195年〉,敕封「英惠侯」。出自福建通志及泉州府志、海澄县志等。
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理宗封「康佑侯」。海澄县志、谱系纪略等。
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敕封「冲应真人」。出自海澄县志。
嘉熙五年〈公元1241年〉敕封「妙道真君」。见同安县志、谱系纪略等。
明太祖朱元璋於南京即位之后,於洪武五年,下令勒封大道公为「昊天御史医灵真君」
仁宗皇帝,於洪熙元年晋封「恩主昊天金阙御史慈济医灵妙道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见泉州府志及同安县志7。
保生大帝系历代皇帝所敕封之最高谥号,又被尊称为「恩主公」、「妙惠真君」,仁宗皇帝并下旨,将位於白礁之吴真人庙,重新改建为大宫殿,并赐龙袍,令地方官,春秋二季隆重致祭,此后,保生大帝,便逐渐成为民间著名之医神。
吴夲被尊称吴真人、吴真君、大道公、真人仙师、花桥公、英惠侯、吴公
真仙、医灵真君、保生大帝、恩主公、妙惠真君等,所称虽为不一,但均为历代帝王所敕封之尊号,顺而被奉祀为神仙。
兹由地方志记载,可知吴真人生前确为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神医:
一、「福建通志」5记载:【天圣三年(1025年),宋仁宗之母乳疾,太医百治无效,乃标榜天下良医,正在京华云游的吴真人应徵脂阙,细察病情,谓可望治愈。帝准之,以丝线过脉,隔幔灸艾,数日后果奏奇效;】。
二、泉州府志记载:吴真人【按病投药,如矢破镝,或吸气嘘水,以饮病者,虽沉痼奇怪叵晓之状,亦就痊愈,是以疠者、疡者、瘫疽者、扶舁携持,无日不交午其门,侯无问贵贱悉,为示疗众,皆获所欲而去,远近咸以为神。景佑年间卒于家,闻者追悼感泣,予肖像而敬。】8福建通志、漳州府志、每澄县志、同安县志等,皆有类似记载。
三、同安县志记载:宋朝兵部侍郎、漳州守,庄夏,撰同安白礁【慈济宫碑】文者(1221年),在碑文记叙,其及友人向吴真人求医痊愈事迹,【夏尝见今枢密曾公,言幼年苦风、头疡、头几秃,就侯医辄愈。嘉定九年丙子,右股大如杯,惟祷於侯,不事刀匕之剂,未几而平复】6。
因而吴真人,被闽、台民间供奉为一位道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药之神,即俗称的「大道公」,世人将其由人格转化为神格,民间医师和药商更敬奉为为其保护神。
中国大陆保生大帝祖庙:
一、 白礁慈济宫:又称西宫,据〈同安县志卷24〉记载:【绍兴二十年颁诏立庙祀公于白礁,盖公之祖庙也。迨至孝宗元年,又将慈济庙改为慈济灵宫。】(公元1150),宋高宗即位遂下诏,令地方官於保生大帝之出生地,立庙奉祀,并於每年春秋依时祭祀,为皇帝所敕封之官庙。
据〈万历志卷二十四〉记载:【慈济庙在同安西南积善里之白礁,神姓吴,名夲,世住白礁,平生医灸济人,明验如神,及卒,乡人祀之。】
白礁西宫则供泉州府五县百姓进香朝拜,故有泉人多谒白礁之说法;庙中道观则设有药签,有内科240方、外科52方、小儿科72方,供人求取愈疾,据说系保生大帝生前遗留下来之医帖,於文化大革命中严重毁损,台湾信徒捐资重建,1991年落成。
二、 青礁慈济宫:又称为东宫,位於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村岐山东鸣岭上,原系吴真人生前炼丹修道之所,原名龙湫穴,当地青礁乡民,於宋景佑3年(1036年)吴真人仙逝后,在此建庵,始名「龙湫庵」,供乡人奉祀,系吴真人初享庙食之始地。公元1151年南宋吏部尚书颜定肃,为吴真人向宋高宗奏请,而高宗准奏,赐建五殿皇宫式大庙,名为青礁龙湫庙6,由此漳泉各地,相继建庙奉祀吴真人,并每年一次组香阵,到青礁龙湫庙谒祖进香。东宫之庙基是真人生前所预知择定的,庙中设有药签,有内科120、外科36方、小儿科36方,供人求取愈疾,青礁白礁东西两宫直线距离2280米。青礁东宫当时是漳州府七县(龙溪、海澄、长泰、漳浦、南靖、平和、诏安)百姓进香拜谒的地方,故有漳人多谒青礁之说法。
三、 泉州花桥宫9:为吴真人生前施药义诊之处,据干隆泉州府志卷十六记载:【花桥真人庙在府治善济铺南宋绍兴年间兴建】南宋绍兴年间为 (1131~1162) ,应在(公元1151年~1162)间,於清代开始,该庙附设有施药局,如今称为泉州花桥赠药处诊所,据老人相传,花桥宫(花桥真人庙)建立后,就有善信者前来献药,或捐钱托庙祝购药,交给需药的患者,而很多患者或家属,也闻风前来取药,如此捐资赠药与讨药治病,便成为花桥宫吴真人信仰活动的一大特色,但由於长期处於自发阶段,而前来捐资赠药与讨药治病的人越来越多,庙祝们感到头绪纷繁,应付不了,因此花桥宫,於清光绪四年(1878年)创立泉郡施药局,两年后改称泉州府施药局,统一办理有关事务,并任用常驻人员,担任各项具体工作,从而使花桥宫的慈善事业,开始进入有组织的阶段,又改名为花桥施药祠;1978年,为泉郡施药局创建100周年,爱国赠药处,改名花桥赠药处,据1981年统计,共施赠中、西药达28033人次。
1985年3月,花桥义诊所正式挂牌,使已中断多年的义诊得以恢复,并於1992年与花桥赠药处,合称泉州花桥赠药义诊所,义诊对象规定为没有享受公费医疗的群众,但由於医师医术高、医德好,且就诊手续简单、交通方便,故不少享有公费医疗的干部、职工也慕名前来求诊,医师均一律接诊。自恢复义诊以来,每年就诊者约7000人次。
台湾保生大帝庙
明万历三十年(1002年)前后,泉州先民从故乡迎来保生大帝的香火,在澎湖岛的北山屿(即今日之白沙乡)定居,建造了台湾最早一座保生大帝庙—威灵宫10;明郑时期,保生大帝信仰大规模传入台湾,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率军来台时,漳、泉一带军民,纷纷到祖地白礁慈济宫、青礁慈济宫,拜别保生大帝,并带上香火以求平定,有时还带著保生大帝神尊一路供奉,之后不断有先民将保生大帝迎请至台湾,近来年,台湾多次组团到海沧青礁谒祖过炉,彰显出一种血浓於水的民族薪传信仰。
康熙38年(公元1699年)台湾发生传染病流行,群医束手无策,许多来自泉州、漳州移民,纷纷回到故乡,将保生大帝灵身,带到台湾供人祭拜,病皆治愈11,可从保生大帝庙,印有保生大帝济世真经,开经愒:【心是灵泉源远流,日似河池液生津,遑遑名医行天尊,古帝神农尝百草,医治众生得康宁,诸邪杂症疔疮疖,五脏六腑相关连,历代先贤精医理,扁鹊、华陀人所知,保生显灵中华土,闽境降生报亲恩,攻读诗书志为本,苦研岐黄又求精,替天宣化行大道,名医救世不逞能,宫中医好皇族病,世人苦痛多呻吟,贫人赠药不收金,富贵人家求公平,数十年风霜星月,凭经验医好万人,名声远播在华夏,仁慈众知呼名医。】。
保生大帝在世界各地的分灵庙达一千多座,其中在台湾的分灵庙,据台湾保生大帝信仰总会1991年统计,加入联谊会的庙宇有253座,其它规模较小,但也奉祀保生大帝的庙宇估计有五、六千座,分布在台湾的25个县市,其中以台南县学甲慈济宫、台北市大同区大龙峒保安宫最为著名,信众已达500多万12。
台南县学甲慈济宫所奉祀开基主神称为「开基二大帝」,相传保生大帝吴夲於北宋仙逝后,乡人立庙祭祀时,雕刻有「大大帝」、「二大帝」、「三大帝」三尊保生大帝神像,大大帝奉祀於龙海白礁慈济宫,三大帝奉祀於青礁慈济宫,二大帝则於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661年),由同安县百姓李胜,随明代郑成功军队迎回台湾祭祀,原由台南学甲下社角,李姓后代私人奉祀,后成为学甲地区信仰核心13,据说郑成功率师东征收复台湾,出征前到东宫向保生大帝许愿,请大道公随船护航助战,收复台湾后将重建东宫,但台湾收复后,青礁已是清朝治,郑成功无法还愿,於是郑成功命在李姓后代私人奉祀二大帝之台南学甲镇,建造慈济宫,从此,吴真人就在台湾生根,郑成功军队及闽南子弟,约定在每年三月十五日在学甲遥祭大陆的祖宫,系台湾本岛,奉祀保生大帝开基主庙,据说宫中开基神像雕刻於宋代,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庙中设有「药签」,对病人或病人的家属而言,到保生大帝的庙宇,除了可当面祈求保生大帝将病魔驱走之外,也可以求个药方,抓药回去配给病人吃,双管齐下,万无一失的办法,由於从前人们,对保生大帝一向就非常崇敬及依赖,因此自然而然便产生了一种心灵上的信赖与慰藉,这种心理作用,对病情有所助益;因此保生大帝庙,经数百年一直能够香火鼎盛,并非偶然而成、凭空而来的。
台北大龙峒保安宫肇源於清代干隆初年(公元1830年),同安籍移民入垦台北大龙峒地区14,由於水土不适,瘴疠四起,所以返回故里白礁慈济宫分灵保生大帝神像来台湾,1755年(干隆二十年)建庙,名为保安宫,有「保佑同安人」之意,1805年(嘉庆十年)迁於现址建庙,清代台北地区艋舺顶下郊拼、漳、泉百姓械斗时,保安宫为泉州同安籍移民避难之所及据点15,庙中道观则设有药签供人求取愈疾,庙中之药签,有内科120方、外科36方、小儿科36方,已有200多年历史,系台湾保存最完整之药签,据北京中医药大学鲁兆麟教授考察,药签中药方都是一些药性温和中药16,再加上需经稍懂中药之庙祝或中药店员抓药,通常不会有致命的危险,主要是由信徒,经由对神明之信仰,提供患者心灵的依靠,加强病人克服疾病的自信心,此心理作用,比药物更加有效,这才是民俗疗法的真意,大龙峒保安宫,系台湾香火最盛之保生大帝庙,亦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资产保存奖殊荣。
2009年由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厦门广播电视节目公司、台湾民视和北京世纪春天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拍摄,大型古装神话剧《神医大道公》,由著名演员郑少秋领衔主演,此剧根据流传了千年的大道公故事改编,制作费用高达3600万元人民币,除在厦门、横店取景外,还赴台湾拍摄,显见保生大帝受海峡两岸民间之尊崇与爱戴。
笔者由历史沿革考察吴真人(公元979年—公元1036年)生平,为宋朝太平兴国时期人士,考察当代医学史,系我国医学最辉煌年代,拥有许多第一,诸多为当时皇帝所勅撰,即官修国订,并经多方御医御药验证,较有公信力:
一、设立国家太医局:宋初医药官,包括尚药奉御、医官,至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太医局专司培养医药人才,系中国教育史上医学校,被正式纳入国家官学系统之前身;而保生大帝年十七时(公元998年〉,便赴乡试,中举即出仕,由朝廷授派任职御史官衔;加上其对岐黄医术之潜心研究,具独特专长,其御史太医官衔,是否即为尚药奉御,值得考证。
二、成立国家【校正医书局】:【校正医书局】(公元992年)成立,先后由官方校正有,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玉函经、脉经、甲乙经、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中医经典名著,并刊行於世,深具公信力,吴真人(公元998年〉,即中举出仕,自能拥有这些中医经典名著,而有所涉猎。
三、建立第一家国家药局、制药厂:(公元1076年)设立第一家官办制药厂,初名熟药所,(公元1107年)将熟药所改名和剂局,(公元1148年)将和剂局更名为太平惠民局,为第一家官办药局。
吴真人对岐黄医术之潜心研究,具独特专长;於制药方面,特精制成方,归隐於大雁山,专心地炼就丹药之术,已至玄奇奥妙之境;此第一家官办制药厂、药局之设立,虽在保生大帝仙逝后不久即成立,表示该年代制药学已有相当进展。17
四、第一本官修方剂学问世:
1、太平圣惠方:(公元978年)王怀隐所勅撰;王怀隐,河南商丘人,初为道士,精通医药,奉诏还俗,命为尚药奉御。
2、太医局方:宋神宗於(公元1026年)诏令天下名医各以效验秘方进献,经太医局验试后,按方剂出售,这些方剂名为太医局方。
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1148年)诏命陈承、陈师文、裴宗元等勅撰。
吴真人,具独特专长特特精制成方,理应对前二本官修方剂学,而有所涉猎。18
五、有官修正统本草之增修本草经,多达近10本,如下:
1、 开宝新详定本草20卷:(公元973年),宋太祖令刘翰、马志等增补之,系以唐代新修本草(公元659年)官方第一次全国中药大普查,所编第一部官修本草为蓝本来增修。
2、 开宝新重定本草21卷:(公元974年),系官修本草。
3、 北宋日华子诸家本草20卷:(公元968—975年),日华子大明撰。
4、 嘉佑补注神农本草20卷:(公元1061年),掌禹锡(河南郾城人)所勅撰,系官方第二次全国中药大普察之官修本草。
5、 宋图经本草20卷:(公元1062年),苏颂所勅撰,系官修本草,苏颂。
6、 宋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23卷:(公元1092年),陈承所勅撰,系官修本草。
7、 宋经史证类备急本草31卷:(公元1098年),唐慎微所勅撰,官修本草。
8、 宋经史证类大观本草31卷:(公元1108年),艾晟所勅撰,系官修本草。
9、 宋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31卷:(公元1116年),曹孝宗刊行。
10、本草衍义20卷:(公元1119年),寇宗奭所著。
11、绍兴校定经史证备急本草32卷:(公元1159年),王继先刊行,王继先,河南开封人。19
考察吴真人在世期间,有二本正统官修本草学经典著作(药典):
(1)开宝新详定本草20卷(公元973年)。
(2)开宝新重定本草21卷(公元974年)。
显见当时本草学(药学)之进步,保生大帝,理应对前二本官修本草学,而有所涉猎,加上据传当时保生大帝著有【吴夲本草】,皆值得考证。
六、马志、王怀隐,皆为道士出身,精通医药,亦被任为尚药奉御。
1、开宝新详定本草20卷,(公元973年)系马志所敕撰。
2、太平圣惠方:(公元978年)系王怀隐所勅撰。
而吴真人亦为道士出身,也精通医药,中举出仕御史,诸多雷同。 
在此之前,赫赫有名之道医有:
1、 东晋葛洪(公元281-341年)著有【抱朴子】以神仙、养生、方药、炼丹,对古代化学之发展有极大贡献,【肘后方】为中医最早急救方书,值得一提其妻鲍姑,系晋代著名擅长灸术之医师,是否影响吴真人以灸法治宋仁宗之母乳疾,值得探讨。
2、 南北朝陶弘景(公元456-536年),著有【本草经集注】,为我国本草史上最具代表性著作,在冶炼学及炼丹化学亦很有成就,是否影响吴真人【吴夲本草】之著作,皆值得考证。
唐代孙思邈,(公元581—682年)系中医药界最著名医圣、药王,后世亦尊称他为孙真人,著有【备急千金要方】以「人命至贵,重有千金,一方济之,德逾於此。」此思想是否影响吴真人济世救人之义行,值得考证。
上述三位皆是的道教人士,其思想、医学专长,皆应对吴真人有相当大之影响,显见当时之医药与道教关系密切20
七、吴真人与本草学大师苏颂,同年代及同乡渊源:
苏颂(公元1020—1101年)尚药奉御,泉州同安人,图经本草20卷,被日本药学家宫下三郎,高度赞扬说【该书当时达到世界药学最高水平】21他俩同时任职官方,苏颂是否有受其同乡保生大帝影响?
八、吴真人仙逝(公元1038年)后,白礁、青礁庙中之药签,内科240方、外科52方、小儿科72方,道士常用画符、占卜、求签、咒语等具有神秘色彩方式来治病;求签系占卜的其中一种形式,现今的道观、寺庙和民间的庙宇,大多摆上签筒,供人抽取签条问卜;而保生大帝药签,系进一步专门求占治病之药方签;这些药方签与上述官修太平圣惠方(公元978年)、太医局方(公元1026年)之方剂,是否有所关连?
九、吴真人著作有内外科医书十三册传世,加上白礁、青礁庙中之药签,与在其年代之后,有许多重要医学著作问世,如下:
1、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公元1026年),王惟一所勅撰,为第一本官方腧穴针灸经典著作问世。
2、养老奉亲书:(公元1050年左右),陈直所撰,为第一本老年医学书籍。
3、洗冤集录:(公元1147年),宋慈所撰,为第一本法医学书籍,宋慈福建建阳人。
4、小儿药证直诀:(公元1080年左右),钱乙所撰,为第一本儿科医学书。
5、外科精要(公元1263年),陈自明所撰,为第一本外科医学书籍。
6、圣济总录、伤寒总病论、南阳活人书、普济本事方、幼幼新书、苏沈良方、三因方、济生方、仁斋直指方论等医学书籍。22
二者其中是否有所关连?皆值得进一步考证。
闽、台两地中医药文化同根同源,保生大帝,被闽、台两地尊崇为神医大道公,厦门已建立首个闽、台中医药博物馆,大陆中医药管理局,亦将坚定不移地把厦门,作为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与发展的基地和枢纽,并计划在此,创建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综由上述保生大帝被尊崇为神医大道公,由宋朝兵部侍郎、漳州守,庄夏,撰同安白礁【慈济宫碑】及宋朝进士杨志撰青礁【慈济宫碑】碑文中,印证其对岐黄医术,具独特专长,医术精明、救人无数,加上花桥真人宫,医德高尚、免费行医,赈灾济贫,慈悲为怀等事迹,亦著作有内外科医书十三册传世及可能遗佚之【吴夲本草】等,宋、明两代朝廷,多位帝王所敕封各种名号,及漳、泉乡民百姓,对吴真人生前出自内心之信任与崇拜,往生后更将其供奉为神,虔诚祭祀等,吴真人具体人格化事迹,理应将其明列医学正史中,以供后世医学生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