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協會資訊
2
【養生保健資訊】
3
保生大帝醫史考(中華醫史雜誌2011年七月41卷第4期P.249-P251) 4
Missing parameters [image]

『台灣養生保健協會』祝大家身體健康!

相關連結:http://www.lee-herb.com/hot_124763.html




保生大帝醫史考
李春興
中國中醫科學院 醫史研究所
台灣養生保健協會 秘書長
唐宋時期係中醫鼎盛年代,唐代北方有藥王孫思邈(公元581—682年),係中醫藥界最著名醫聖,後世亦尊稱祂為藥王;宋朝南方有保生大帝吳夲,係閩南地區,醫德高尚、醫術精良、最有愛心之神醫,有二者諸多相同之處,除皆是熟諳醫藥之名醫外,也是道行高深的道長、皆被尊稱為真人。
在金門縣沙美萬安堂,係主祀保生大帝之廟宇,在三川殿左璧,刻有【保生大帝生平靈顯事蹟輯要】1(公元1985年),文中將保生大帝與孫思邈事蹟並列,尤以孫真人居馬跡山中,有虎,生子虎二,母被殺,虎父牙斷,負傷遁,虎子為真人收養。後虎父尋至,跪謝,真人施術為醫牙癒傷每行醫騎虎而往。又東海有逆龍為害,真人以術導之改邪歸正開光點眼世人因有龍因點眼離滄海,虎為醫牙到杏林之句,與保生大帝吳真人點龍眼、醫虎喉」之神蹟,有異曲同功之妙,充分顯見保生大帝對醫藥,應有相當造詣。
道家創始人即老子(公元前580年—前468年),姓李,名耳,字伯陽,諡曰聃;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鹿邑縣太清宮鎮〉人,周朝守藏吏,在周朝首都洛陽管理周朝的國家藏書、國家檔案。
孔子曾向他學習禮法,在現在洛陽仍焴有「孔子入周問禮碑」;《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
孔子出生於公元前五五一年,魯定公九年,公元前五○一年,即周敬王十九年,孔子年五十一,適周問禮於老子。而後曰:「五十知天命。」或與老子有關。
漢桓帝時,漢桓帝更是親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為仙道之祖。其道教尊稱名稱為「道德天尊」,俗曰「太上老君」,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之一。
唐高宗在乾封元年(666年),追封他為太上玄元皇帝。
〈藥王孫思邈(公元581—682年)在此年代,101高壽〉
唐玄宗在天寶二年,追封他廟號大聖祖,諡號玄元皇帝。
天寶八載則冊封為聖祖大道玄元皇帝。
天寶十三載就上尊號為大聖祖高上大廣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2。
顯見唐宋時期,道醫很受當代朝廷重視,道教與醫學此後有很深的淵源:
中醫醫典【黃帝內經】大約成書於公元前99年至公元前26年,比老子年代晚約400年,故稱道醫並不為過。
一、老子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與中醫「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道家思想為哲學基礎,具有天人合一、順應自然、和諧共生、陰陽平衡、天、地、人整體觀等共同思想。
二、老子有「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與中醫【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即上醫不治已病治未病」。
三、老子有「清靜以為天下正。」,與中醫【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篇第三】清靜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第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及道家導引術、吐納法、氣功、煉丹術等。
上述二者道家攝生治國皆與中醫、養生學等相呼應;加上老子思想、易經之陰陽五行等學說,皆與中醫岐黃之術,有著共同的思想淵源3。
因而當時民間流傳「凡學仙者,皆當知醫;醫不近仙者,不能為醫」。
英國著名科技史專家、劍橋大學李約瑟曾說:「道家思想乃是中國的科學和技術的根本」。
保生大帝(公元979年—1036年)姓吳,名夲(音為ㄊㄠ),字華基,別號雪東,宋朝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生。
吳夲幼年時期天資聰穎,不妄言,被譽為神童,生來即具道性,品行性格較常人不同,少時博覽群書,任何經書,過目不忘,倒背如流,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禮樂行政之冊籍,亦無所不通。
年少時,父親卻患惡疾,因貧窮無力就醫而逝世;不久,母親也憂傷操勞過度而離開人世,從此吳夲立志學醫。
吳夲二十出仕,二十四中舉,委任御史之職,數年後,奏請辭官,回鄉退隱,修道于泉州府白礁鄉大雁山。
依宋代、楊志(1025年) 進士所撰青礁【慈濟宮碑】(1209年)碑文:謂吳真人【不茹葷、長不娶,而以醫活人,枕中、肘后之多未始不數數然也。所治之疾,不旋踵而去,遠近以為神醫】4。成為全真派道士,為救世濟民,亦對岐黃醫術之潛心研究,具獨特專長,又能博采民間驗方;製藥方面,專心地煉就丹藥之術,特精製成方,已至玄奇奧妙之境。
據傳天聖三年(1025年),宋仁宗之母乳疾,太醫百治無效,乃標榜天下良醫,正在京華雲遊的吳真人應徵脂闕,細察病情,謂可望治癒。帝准之,以絲線過脈,隔幔灸艾,數日後果奏奇效;仁宗大喜,欲封他為御史太醫,永留朝廷,吳夲卻告辭云:【我志在修真,榮華富貴,非我所願。】,遂雲遊而去,仁宗嘉其德,敕封「妙道真人」5。
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吳真人五十四歲時,漳、泉兩地旱災嚴重,百姓無食物,吳夲出錢出力,吳夲預告鄉民言:「十日之內,必有米到。」果然十天,有大船載米入港,讓饑荒得以緩解,此應為吳夲捐錢買糧來賑災義舉,或許因吳夲為善不欲人知善舉,却導致鄉民因而將其神格化。
北宋明道2年〈公元1033年〉,泉州一帶瘟疫流行,吳真人並帶著學生們,包括當時著名的黃醫官、程真人、鄲仙姑等人,在福建漳、泉一帶,借住在花橋亭客棧,懸壺濟世,免費行醫救人無數。6
宋景佑三年(1036年),五月初二午時,吳真人在診視完畢返回途中,因過分疲勞,加上採藥心切,在攀登懸崖時,不慎跌落深淵而謝世,享年58歲。
吳真人於行醫救眾之餘,亦著作醫書傳世,而共有內外科十三冊之多,此外,其醫德遍及漳、泉兩地百姓,於是真人便由生前神醫,仙逝後轉為醫神。
人們出於對他的崇敬和緬懷,民間開始追諡他為“醫聖真人”,並修起龍湫庵,塑像供奉,這是真人羽化後的第一座神廟;翌年,又集資擴建為廟宇,鄉里遠近有病痛疾苦,甚至戰亂天災,都求真人保護,成了地方保護神,隨後便有了『保生大帝』的稱號。
而後,紹興二十年,宋高宗即位遂下詔令地方官,於吳真人之鄉里立廟奉祀,並於每年春秋依時祭祀。
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孝宗登位,御賜匾額,題名「慈濟靈宮」。
【黃化机譜系紀略】。
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賜謚「慈濟真人」。乾隆海澄縣誌。
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賜謚「大道真人」。楊浚白礁志略。
時至今日尊稱吳真人為「大道公」,即是基予此典故。
乾道十五年〈公元1179年〉賜謚「顯佑真人」。乾隆漳州府誌。
孝宗以後,宋朝歷代皇帝,多有封誥。
慶元初年〈公元1195年〉,寧宗敕封「忠顯侯」。泉州府誌及海澄縣誌等。
嘉定元年〈公元1195年〉,敕封「英惠侯」。出自福建通誌及泉州府誌、海澄縣誌等。
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理宗封「康祐侯」。海澄縣誌、譜系紀略等。
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敕封「沖應真人」。出自海澄縣誌。
嘉熙五年〈公元1241年〉敕封「妙道真君」。見同安縣誌、譜系紀略等。
明太祖朱元璋於南京即位之後,於洪武五年,下令勒封大道公為「昊天御史醫靈真君」
仁宗皇帝,於洪熙元年晉封「恩主昊天金闕御史慈濟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見泉州府誌及同安縣誌7。
保生大帝係歷代皇帝所敕封之最高謚號,又被尊稱為「恩主公」、「妙惠真君」,仁宗皇帝並下旨,將位於白礁之吳真人廟,重新改建為大宮殿,並賜龍袍,令地方官,春秋二季隆重致祭,此後,保生大帝,便逐漸成為民間著名之醫神。
吳夲被尊稱吳真人、吳真君、大道公、真人仙師、花橋公、英惠侯、吳公
真仙、醫靈真君、保生大帝、恩主公、妙惠真君等,所稱雖為不一,但均為歷代帝王所敕封之尊號,順而被奉祀為神仙。
兹由地方誌記載,可知吳真人生前確為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神醫:
一、「福建通誌」5記載:【天聖三年(1025年),宋仁宗之母乳疾,太醫百治無效,乃標榜天下良醫,正在京華雲遊的吳真人應徵脂闕,細察病情,謂可望治癒。帝准之,以絲線過脈,隔幔灸艾,數日後果奏奇效;】。
二、泉州府誌記載:吳真人【按病投藥,如矢破鏑,或吸氣噓水,以飲病者,雖沉痼奇怪叵曉之狀,亦就痊愈,是以癘者、瘍者、癱疽者、扶舁携持,無日不交午其門,侯無問貴賤悉,為示療眾,皆獲所欲而去,遠近咸以為神。景佑年間卒于家,聞者追悼感泣,予肖像而敬。】8福建通志、漳州府誌、每澄縣誌、同安縣誌等,皆有類似記載。
三、同安縣誌記載:宋朝兵部侍郎、漳州守,莊夏,撰同安白礁【慈濟宮碑】文者(1221年),在碑文記敘,其及友人向吳真人求醫痊愈事蹟,【夏嘗見今樞密曾公,言幼年苦風、頭瘍、頭幾禿,就侯醫輒愈。嘉定九年丙子,右股大如杯,惟禱於侯,不事刀匕之劑,未幾而平復】6。
因而吳真人,被閩、台民間供奉為一位道德高尚、醫術高明的醫藥之神,即俗稱的「大道公」,世人將其由人格轉化為神格,民間醫師和藥商更敬奉為為其保護神。
中國大陸保生大帝祖廟:
一、 白礁慈濟宮:又稱西宮,據〈同安縣誌卷24〉記載:【紹興二十年頒詔立廟祀公于白礁,蓋公之祖廟也。迨至孝宗元年,又將慈濟廟改為慈濟靈宮。】(公元1150),宋高宗即位遂下詔,令地方官於保生大帝之出生地,立廟奉祀,並於每年春秋依時祭祀,為皇帝所敕封之官廟。
據〈萬曆誌卷二十四〉記載:【慈濟廟在同安西南積善里之白礁,神姓吳,名夲,世住白礁,平生醫灸濟人,明驗如神,及卒,鄉人祀之。】
白礁西宮則供泉州府五縣百姓進香朝拜,故有泉人多謁白礁之說法;廟中道觀則設有藥籤,有內科240方、外科52方、小兒科72方,供人求取癒疾,據說係保生大帝生前遺留下來之醫帖,於文化大革命中嚴重毀損,台灣信徒捐資重建,1991年落成。
二、 青礁慈濟宮:又稱為東宮,位於廈門市海滄區青礁村岐山東鳴嶺上,原係吳真人生前煉丹修道之所,原名龍湫穴,當地青礁鄉民,於宋景佑3年(1036年)吳真人仙逝後,在此建庵,始名「龍湫庵」,供鄉人奉祀,係吳真人初享廟食之始地。公元1151年南宋吏部尚書顏定肅,為吳真人向宋高宗奏請,而高宗准奏,賜建五殿皇宮式大廟,名為青礁龍湫廟6,由此漳泉各地,相繼建廟奉祀吳真人,並每年一次組香陣,到青礁龍湫廟謁祖進香。東宮之廟基是真人生前所預知擇定的,廟中設有藥籤,有內科120、外科36方、小兒科36方,供人求取癒疾,青礁白礁東西兩宮直線距離2280米。青礁東宮當時是漳州府七縣(龍溪、海澄、長泰、漳浦、南靖、平和、詔安)百姓進香拜謁的地方,故有漳人多謁青礁之說法。
三、 泉州花橋宮9:為吳真人生前施藥義診之處,據乾隆泉州府誌卷十六記載:【花橋真人廟在府治善濟鋪南宋紹興年間興建】南宋紹興年間為 (1131~1162) ,應在(公元1151年~1162)間,於清代開始,該廟附設有施藥局,如今稱為泉州花橋贈藥處診所,據老人相傳,花橋宮(花橋真人廟)建立後,就有善信者前來獻藥,或捐錢托廟祝購藥,交給需藥的患者,而很多患者或家屬,也聞風前來取藥,如此捐資贈藥與討藥治病,便成為花橋宮吳真人信仰活動的一大特色,但由於長期處於自發階段,而前來捐資贈藥與討藥治病的人越來越多,廟祝們感到頭緒紛繁,應付不了,因此花橋宮,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創立泉郡施藥局,兩年後改稱泉州府施藥局,統一辦理有關事務,並任用常駐人員,擔任各項具體工作,從而使花橋宮的慈善事業,開始進入有組織的階段,又改名為花橋施藥祠;1978年,為泉郡施藥局創建100周年,愛國贈藥處,改名花橋贈藥處,據1981年統計,共施贈中、西藥達28033人次。
1985年3月,花橋義診所正式掛牌,使已中斷多年的義診得以恢復,並於1992年與花橋贈藥處,合稱泉州花橋贈藥義診所,義診對象規定為沒有享受公費醫療的群眾,但由於醫師醫術高、醫德好,且就診手續簡單、交通方便,故不少享有公費醫療的幹部、職工也慕名前來求診,醫師均一律接診。自恢復義診以來,每年就診者約7000人次。
台灣保生大帝廟
明萬曆三十年(1002年)前後,泉州先民從故鄉迎來保生大帝的香火,在澎湖島的北山嶼(即今日之白沙鄉)定居,建造了臺灣最早一座保生大帝廟—威靈宮10;明鄭時期,保生大帝信仰大規模傳入臺灣,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率軍來台時,漳、泉一帶軍民,紛紛到祖地白礁慈濟宮、青礁慈濟宮,拜別保生大帝,並帶上香火以求平定,有時還帶著保生大帝神尊一路供奉,之後不斷有先民將保生大帝迎請至臺灣,近來年,臺灣多次組團到海滄青礁謁祖過爐,彰顯出一種血濃於水的民族薪傳信仰。
康熙38年(公元1699年)台灣發生傳染病流行,群医束手無策,許多來自泉州、漳州移民,紛紛回到故鄉,將保生大帝靈身,帶到台灣供人祭拜,病皆治癒11,可從保生大帝廟,印有保生大帝濟世真經,開經愒:【心是靈泉源遠流,日似河池液生津,遑遑名醫行天尊,古帝神農嚐百草,醫治眾生得康寧,諸邪雜症疔瘡癤,五臟六腑相關連,歷代先賢精醫理,扁鵲、華陀人所知,保生顯靈中華土,閩境降生報親恩,攻讀詩書志為本,苦研岐黃又求精,替天宣化行大道,名醫救世不逞能,宮中醫好皇族病,世人苦痛多呻吟,貧人贈藥不收金,富貴人家求公平,數十年風霜星月,憑經驗醫好萬人,名聲遠播在華夏,仁慈眾知呼名醫。】。
保生大帝在世界各地的分靈廟達一千多座,其中在台灣的分靈廟,據台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1991年统計,加入聯誼會的廟宇有253座,其它規模較小,但也奉祀保生大帝的廟宇估計有五、六千座,分布在台灣的25個縣市,其中以台南縣學甲慈濟宮、台北市大同區大龍峒保安宮最為著名,信眾已達500多萬12。
台南縣學甲慈濟宮所奉祀開基主神稱為「開基二大帝」,相傳保生大帝吳夲於北宋仙逝後,鄉人立廟祭祀時,雕刻有「大大帝」、「二大帝」、「三大帝」三尊保生大帝神像,大大帝奉祀於龍海白礁慈濟宮,三大帝奉祀於青礁慈濟宮,二大帝則於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661年),由同安縣百姓李勝,隨明代鄭成功軍隊迎回臺灣祭祀,原由台南學甲下社角,李姓後代私人奉祀,後成為學甲地區信仰核心13,據說鄭成功率師東征收復臺灣,出征前到東宮向保生大帝許願,請大道公隨船護航助戰,收復臺灣後將重建東宮,但臺灣收復後,青礁已是清朝治,鄭成功無法還願,於是鄭成功命在李姓後代私人奉祀二大帝之台南學甲鎮,建造慈濟宮,從此,吳真人就在臺灣生根,鄭成功軍隊及閩南子弟,約定在每年三月十五日在學甲遙祭大陸的祖宮,係臺灣本島,奉祀保生大帝開基主廟,據說宮中開基神像雕刻於宋代,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廟中設有「藥籤」,對病人或病人的家屬而言,到保生大帝的廟宇,除了可當面祈求保生大帝將病魔驅走之外,也可以求個藥方,抓藥回去配給病人吃,雙管齊下,萬無一失的辦法,由於從前人們,對保生大帝一向就非常崇敬及依賴,因此自然而然便產生了一種心靈上的信賴與慰藉,這種心理作用,對病情有所助益;因此保生大帝廟,經數百年一直能夠香火鼎盛,並非偶然而成、憑空而來的。
台北大龍峒保安宮肇源於清代乾隆初年(公元1830年),同安籍移民入墾台北大龍峒地區14,由於水土不適,瘴癘四起,所以返回故里白礁慈濟宮分靈保生大帝神像來臺灣,1755年(乾隆二十年)建廟,名為保安宮,有「保佑同安人」之意,1805年(嘉慶十年)遷於現址建廟,清代台北地區艋舺頂下郊拼、漳、泉百姓械鬥時,保安宮為泉州同安籍移民避難之所及據點15,廟中道觀則設有藥籤供人求取癒疾,廟中之藥籤,有內科120方、外科36方、小兒科36方,已有200多年歷史,係台灣保存最完整之藥籤,據北京中醫藥大學魯兆麟教授考察,藥籤中藥方都是一些藥性溫和中藥16,再加上需經稍懂中藥之廟祝或中藥店員抓藥,通常不會有致命的危險,主要是由信徒,經由對神明之信仰,提供患者心靈的依靠,加強病人克服疾病的自信心,此心理作用,比藥物更加有效,這才是民俗療法的真意,大龍峒保安宮,係台灣香火最盛之保生大帝廟,亦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殊榮。
2009年由廈門廣播電視集團、廈門廣播電視節目公司、台灣民視和北京世紀春天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拍攝,大型古裝神話劇《神醫大道公》,由著名演員鄭少秋領銜主演,此劇根據流傳了千年的大道公故事改編,制作費用高達3600萬元人民幣,除在廈門、橫店取景外,還赴台灣拍攝,顯見保生大帝受海峽兩岸民間之尊崇與愛戴。
筆者由歷史沿革考察吳真人(公元979年—公元1036年)生平,為宋朝太平興國時期人士,考察當代醫學史,係我國醫學最輝煌年代,擁有許多第一,諸多為當時皇帝所勅撰,即官修國訂,並經多方御醫御藥驗證,較有公信力:
一、設立國家太醫局:宋初醫藥官,包括尚藥奉御、醫官,至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太醫局專司培養醫藥人才,係中國教育史上醫學校,被正式納入國家官學系統之前身;而保生大帝年十七時(公元998年〉,便赴鄉試,中舉即出仕,由朝廷授派任職御史官銜;加上其對岐黃醫術之潛心研究,具獨特專長,其御史太醫官銜,是否即為尚藥奉御,值得考證。
二、成立國家【校正醫書局】:【校正醫書局】(公元992年)成立,先後由官方校正有,素問、靈樞、傷寒論、金匱玉函經、脈經、甲乙經、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中醫經典名著,並刊行於世,深具公信力,吳真人(公元998年〉,即中舉出仕,自能擁有這些中醫經典名著,而有所涉獵。
三、建立第一家國家藥局、製藥廠:(公元1076年)設立第一家官辦製藥廠,初名熟藥所,(公元1107年)將熟藥所改名和劑局,(公元1148年)將和劑局更名為太平惠民局,為第一家官辦藥局。
吳真人對岐黃醫術之潛心研究,具獨特專長;於製藥方面,特精製成方,歸隱於大雁山,專心地煉就丹藥之術,已至玄奇奧妙之境;此第一家官辦製藥廠、藥局之設立,雖在保生大帝仙逝後不久即成立,表示該年代製藥學已有相當進展。17
四、第一本官修方劑學問世:
1、太平聖惠方:(公元978年)王懷隱所勅撰;王懷隱,河南商丘人,初為道士,精通醫藥,奉詔還俗,命為尚藥奉御。
2、太醫局方:宋神宗於(公元1026年)詔令天下名醫各以效驗秘方進獻,經太醫局驗試後,按方劑出售,這些方劑名為太醫局方。
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1148年)詔命陳承、陳師文、裴宗元等勅撰。
吳真人,具獨特專長特特精製成方,理應對前二本官修方劑學,而有所涉獵。18
五、有官修正统本草之增修本草經,多達近10本,如下:
1、 開寶新詳定本草20卷:(公元973年),宋太祖令劉翰、馬志等增補之,係以唐代新修本草(公元659年)官方第一次全國中藥大普查,所編第一部官修本草為藍本來增修。
2、 開寶新重定本草21卷:(公元974年),係官修本草。
3、 北宋日華子諸家本草20卷:(公元968—975年),日華子大明撰。
4、 嘉祐補注神農本草20卷:(公元1061年),掌禹錫(河南郾城人)所勅撰,係官方第二次全國中藥大普察之官修本草。
5、 宋圖經本草20卷:(公元1062年),蘇頌所勅撰,係官修本草,蘇頌。
6、 宋重廣補注神農本草並圖經23卷:(公元1092年),陳承所勅撰,係官修本草。
7、 宋經史證類備急本草31卷:(公元1098年),唐慎微所勅撰,官修本草。
8、 宋經史證類大觀本草31卷:(公元1108年),艾晟所勅撰,係官修本草。
9、 宋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31卷:(公元1116年),曹孝宗刊行。
10、本草衍義20卷:(公元1119年),寇宗奭所著。
11、紹興校定經史證備急本草32卷:(公元1159年),王繼先刊行,王繼先,河南開封人。19
考察吳真人在世期間,有二本正统官修本草學經典著作(藥典):
(1)開寶新詳定本草20卷(公元973年)。
(2)開寶新重定本草21卷(公元974年)。
顯見當時本草學(藥學)之進步,保生大帝,理應對前二本官修本草學,而有所涉獵,加上據傳當時保生大帝著有【吳夲本草】,皆值得考證。
六、馬志、王懷隱,皆為道士出身,精通醫藥,亦被任為尚藥奉御。
1、開寶新詳定本草20卷,(公元973年)係馬志所敕撰。
2、太平聖惠方:(公元978年)係王懷隱所勅撰。
而吳真人亦為道士出身,也精通醫藥,中舉出仕御史,諸多雷同。 
在此之前,赫赫有名之道醫有:
1、 東晉葛洪(公元281-341年)著有【抱朴子】以神仙、養生、方藥、煉丹,對古代化學之發展有極大貢獻,【肘后方】為中醫最早急救方書,值得一提其妻鮑姑,係晉代著名擅長灸術之醫師,是否影响吳真人以灸法治宋仁宗之母乳疾,值得探討。
2、 南北朝陶弘景(公元456-536年),著有【本草經集注】,為我國本草史上最具代表性著作,在冶煉學及煉丹化學亦很有成就,是否影响吳真人【吳夲本草】之著作,皆值得考證。
唐代孫思邈,(公元581—682年)係中醫藥界最著名醫聖、藥王,後世亦尊稱祂為孫真人,著有【備急千金要方】以「人命至貴,重有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此思想是否影響吳真人濟世救人之義行,值得考證。
上述三位皆是的道教人士,其思想、醫學專長,皆應對吳真人有相當大之影響,顯見當時之醫藥與道教關係密切20
七、吳真人與本草學大師蘇頌,同年代及同鄉淵源:
蘇頌(公元1020—1101年)尚藥奉御,泉州同安人,圖經本草20卷,被日本藥學家宮下三郎,高度贊揚說【該書當時達到世界藥學最高水平】21他倆同時任職官方,蘇頌是否有受其同鄉保生大帝影響?
八、吳真人仙逝(公元1038年)後,白礁、青礁廟中之藥籤,內科240方、外科52方、小兒科72方,道士常用畫符、占卜、求籤、咒語等具有神秘色彩方式來治病;求籤係占卜的其中一種形式,現今的道觀、寺廟和民間的廟宇,大多擺上籤筒,供人抽取簽條問卜;而保生大帝藥簽,係進一步專門求占治病之藥方簽;這些藥方簽與上述官修太平聖惠方(公元978年)、太醫局方(公元1026年)之方劑,是否有所關連?
九、吳真人著作有內外科醫書十三冊傳世,加上白礁、青礁廟中之藥籤,與在其年代之後,有許多重要醫學著作問世,如下:
1、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公元1026年),王惟一所勅撰,為第一本官方腧穴針灸經典著作問世。
2、養老奉親書:(公元1050年左右),陳直所撰,為第一本老年醫學書籍。
3、洗冤集錄:(公元1147年),宋慈所撰,為第一本法醫學書籍,宋慈福建建陽人。
4、小兒藥證直訣:(公元1080年左右),錢乙所撰,為第一本兒科醫學書。
5、外科精要(公元1263年),陳自明所撰,為第一本外科醫學書籍。
6、聖濟總錄、傷寒總病論、南陽活人書、普濟本事方、幼幼新書、蘇沈良方、三因方、濟生方、仁斋直指方論等醫學書籍。22
二者其中是否有所關連?皆值得進一步考證。
閩、台兩地中醫藥文化同根同源,保生大帝,被閩、台兩地尊崇為神醫大道公,廈門已建立首個閩、台中醫藥博物館,大陸中醫藥管理局,亦將堅定不移地把廈門,作為海峽兩岸中醫藥合作與發展的基地和樞紐,並計劃在此,創建國家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綜由上述保生大帝被尊崇為神醫大道公,由宋朝兵部侍郎、漳州守,莊夏,撰同安白礁【慈濟宮碑】及宋朝進士楊志撰青礁【慈濟宮碑】碑文中,印證其對岐黃醫術,具獨特專長,醫術精明、救人無數,加上花橋真人宮,醫德高尚、免費行醫,賑災濟貧,慈悲為懷等事蹟,亦著作有內外科醫書十三冊傳世及可能遺佚之【吳夲本草】等,宋、明兩代朝廷,多位帝王所敕封各種名號,及漳、泉鄉民百姓,對吳真人生前出自內心之信任與崇拜,往生後更將其供奉為神,虔誠祭祀等,吳真人具體人格化事蹟,理應將其明列醫學正史中,以供後世醫學生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