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協會資訊
2
【養生保健資訊】
3
人生以樂活老化為目標 - 陳慶餘4
Missing parameters [image]

『台灣養生保健協會』祝大家身體健康!

樂活(LOHAS)是一種生活態度的提倡。所謂生活是指內在生命力所表現的活力。亦言之,樂活是一種提昇生活品質的態度。「樂活」一詞是由 「LOHAS」音譯而來,在英文詞彙中LOHAS的全名是「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即健康和永續的生活型態。因此樂活是一個雙關語,所代表的是「健康(身)」、「永續(環境)」、「快樂(心)」和「生活 (社會)」等四種意涵。吾人將之定義為「以健康、正向、活躍和成功老化模式的策略,達成老年身、心、社會和人生意義的生活目標」,目的在影響生活中所呈現 的生命力與活力。

從文獻探討及樂活老化的內涵,整理出有下列四種老化模式:

一、 健康老化:
在文獻中對「健康老化」一詞的定義眾家學者皆有不同的看法。基本上大多是以「沒有常見的老年疾病」來做為「健康老化」的定 義,例如:有三篇研究一致以「沒有發生心血管疾病(CVD)、阻塞性肺病(COPD)與癌症」做為健康老化的定義(Burke et al., 2001; Newman et al. , 2003; Sarnak et al., 2008);Strawbridge等人是以「沒有糖尿病、心臟病、中風、骨質疏鬆、癌症、肺氣腫及氣喘」來做為定義條件之一(Strawbridge et al.,  2002) ; Reed 等人則是認為「「沒有糖尿病、心臟病、中風、阻塞性肺病及帕金森氏症」是健康老化的定義(Reed et al., 1998);而Montross等人對健康老化的定義條件為「自我報告沒有癌症、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中風、骨質疏鬆、帕金森氏症及呼吸系統疾病」。 (Montross et al., 2006)

二、 正向老化(Uotinen et al., 2003):
文獻中是以下列五項條件中有四項以上的狀況符合,則定義為正向老化,分別為:
1.沒有會造成日常生活問題的疾病或傷勢。
2.沒有會造成無法作自己有興趣的事情的健康問題。
3.在與同年齡的人相比時,覺得自己的健康狀況是比較好的。
4.在「記憶力」、「學習能力」以及「心智靈活程度」三個向度中,有兩項以上自評為「很好」或「好」。
5.沒有憂鬱情緒增加的情況。

三、活躍老化:
由Hsu等人依生理、心理和社會等三面向提出「活躍老化」六項要素(Hsu et al., 2004,2005),如下列所示:

1.生理上健康:
(1)沒有日常生活上的失能(ADL):沒有困難或發生困難的時間少於三個月
(2)沒有工具性日常生活的失能(IADL):沒有困難或發生困難時間少於三個月
2.心理健康:
(1)認知功能正常(SPMSQ)
(2)沒有憂鬱傾向(CES-D )

3.社會健康:
 (1)良好社會支持
 (2)投入生產力活動

四、成功老化模式:
由Rowe與Kahu等人提出成功老化的要素包含「避免疾病、維持良好心理生理功能以及積極參與生命」。根據筆者指導之 博士論文,從國內外36篇「成功老化」相關論文的內容去分析成功老化的定義,可歸納出12項成功老化定義的類別,最多是以「生理功能/失能」做為定義(共 33篇),其次分別為「「認知功能」 (18篇)、「心理健康」(15篇)、「沒有疾病」(13篇)、「社會參與」(12篇),前述四類皆是被使用10次以上的定義類別,其餘的定義類別為「生 活滿意」(6篇)、「自評健康」(5篇)、「未入住機構」(4篇),而使用「控制感/成長」或「長壽」定義的研究分別各有3篇,「環境經濟」、「自評成功 老化」亦各有2篇。

人生百歲之規劃-「第四生命期」

從台灣健保開辦前後十年的民眾平均餘命的變化可看出端倪,在1985-1994年及1995-2004年男性分別增加為1.0及1.9歲,女性則分 別增加為1.9及2.1歲,平均是每十年增加2歲,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以2009年為例,兩性零歲平均餘命78.97歲,男性為75.88歲,女性 82.46歲。若以平均餘命持續增加的狀況來看,台灣2000年出生嬰兒的預期平均餘命將達到百歲。不過,大多數人仍持保留的態度。

首先是態度上的問題。以甲骨文中「老」字為例,像一個駝著背的人,臉上長了鬍鬚,頭上有一縷稀疏的頭髮,扶著手杖的樣態。在中國文化傳統上,一般人 對於「老」的觀念,仍停留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階段。既然,客觀的數據指出活到百歲將是普遍的現象,直到最近才有學者提出「人生百歲之規劃」。就個體發 生學來說,Baltes認為當生命進入後期時,「失去」的可能性較高是必然的,因為他認為以目前人類壽命延長的情形來看,已超越為人生以傳宗接代為主的前 中後的三個生命期。而八十歲以後的「第四生命期(fourth age)」仍是個未完成的建構(incomplete architecture)。就演化論來說,天擇是「擇」不到這些問題的,因為在演化過程中並沒有存在著長壽基因,生命的長短取決於個人健康的維護。

因此,要長壽首先要破除對「老」的刻板印象。對老的刻板印象機轉來自於:老化伴隨內在疾病進展和外在環境之原因造成失能。進入老年期,在身體症狀疾 病加重、心理調適困難、家庭社會角色改變的過程中,延伸出種種身體及認知功能退化和各種生活與社會資源的失落的負面結果的衝擊,例如疾病併發症、行動不 便、獨立能力喪失、生活品質差等障礙。在此刻板印象下,一般常見對「老」的迷思有下列負向態度,例如:「老就會生病」、「-老狗學不會新把戲」、「木已成 舟,沒得改了」、「雖然活著,但氣力不足」、「老人沒辦法支撐起自己的生活」等,以致自我設限不敢妄想。

研究指出對老的態度會影響老人的壽命。以1989-2003年台灣中老年人流行病學世代研究為例,該研究於1989年對受訪者進行「老的態度」的問 卷調查,分別為「有好有壞」、「只有壞處」、「只有好處」、「不好不壞」。結果指出這四種不同的看法將會影響15年後的存活。當中以覺得老了是「有好有 壞」的存活率最高,其次是「只有好處」,再來為「不好不壞」和「只有壞處」,這四種看法間的差異在於是否有正視老了所帶來的改變,認為老是「有好有壞」的 人會比較有彈性,較能適應老化所帶來的不便及影響。

老化態度的改變是一種「身心覺知」」的過程。分別為「未老期」,「過渡期」和「年老期」。如果要建立一個較「健康」的高齡社會,大家應該要對「老」 有較為平衡的態度。第一步:要先覺察、了解自己對老的態度。第二步:要試圖去了解自己對老的態度會影響自己的行為和健康,這對老有「較正向」的態度,且不 要否定老對自己的負向影響是有幫助的!第三步:修正自己對老的態度,以達成個人的最適老化目標。

人生百歲之規劃應先在退休前做好準備。針對老的刻板印象、生活事件和成長經驗,心理學家建議選擇最佳化以及補償策略,建立及修正老化自我覺知態度, 做為基礎。首先要培養及充實步入老年期應具備的基本功能,包括:良好的生活型態和自我照顧能力及求知技能。再來要有更大的寬容心量,面對老年期的各種失落 之調適,持續保持正向的人生觀。老化與疾病是密不可分的,故在老年健康照護上,老年醫學預防性介入是不可或缺。從健康老化、正向老化、活躍老化、成功老 化,以達成個人的最適老化(樂活老化)目標。

老年醫學之介入

老年醫學是一門提供老人醫療照護、教學和研究的專業領域,其內容包含:老化生物學及臨床疾病表現、老人生理功能及衰弱症之觀念、人口學和流行病學之 資料等,以瞭解老化相關疾病趨勢及醫療主題之轉變,並減少老人因多重用藥而造成不良反應的發生;另外可區分出疾病之心理社會危險因素(如:獨居、低社經地 位),對於年老有疾病需家庭照護者,將以預防和復健為主要目標;跨科專業團隊周全性老年評估是以問題導向的方式,且重視以全人照護之觀點,進行病史詢問及 生命歷程之回顧;在老化過程之健康維護,對於老年病症候群之處理,應視為正向的老化態度避免負向刻板印象,並關切老人虐待跟暴力之察覺,及重視末期照護的 倫理議題。

台灣老年醫學的發展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有大幅度的進展,過去十年已成功地達成下列目標:建立老年醫學專科醫師甄審制度;國家衛生研究院成立老年醫學 研究組;輔導社區醫院轉型為老人照護醫院;九家教學醫院開辦老年醫學次專科醫師訓練計畫;發展以診治老年病症候群及以預防老人失能為核心專業的老人門診; 衛生署公佈之「2020國民健康白皮書」一書,在焦點群體老年人章節中,將延長平均健康餘命列為老年族群的終極目標。

在臨床醫學方面,建構老年醫學診治模式,以促進老人身心健康、預防失能以及最適老化為目標。其核心理念概述如下:「以人為中心,不論其性別、身份、 地位、健康狀況之差異,在自然或人為環境中,以人文關懷的包容態度和支持性關係建立方式,就其個人維生或行動自主的需求,視其不同之功能障礙,必要時給與 管路或輔具,設計不同層面的活動參與,在良好的服務體係和政策保護的配合,以期表現最好的功能」。老年醫學創新性的介入包括:老年專業團隊提供在醫院、門 診、居家和長期照護機構的老年醫學服務;發展常見老人疾病和症候群的診治方法;針對老人的異質性,從衰弱到成功老化,發展新的學術研究及專業服務,確保老 人良好功能及生活品質;進而引領其它醫學專業,重視醫學倫理、安寧緩和醫療和慢性疾病管理。

結論

從55歲至64歲的前老期至100歲左右的終老期,針對不同階段的老年提供健康照護策略如下:
(1)在影響健康因子方面:如社會環境、生活型態、醫療照護和生物體質。
(2)在影響社會環境方面:如經濟支持、注意安全、社區參與。
(3)在影響生活型態方面:如適度運動、飲食營養、減少不當用藥、宗教信仰。
(4)在影響醫療照護方面:如預防保健、生理監測。
(5)在影響生物體質方面:如延緩老化、預防失能。

總之,衛生署公佈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宗旨在增進老人族群健康餘命,是以活躍老化策略(包含增進健康、預防疾病、心性成長、老有所終、參與決策 與關懷家屬等五面向),從眾多健康指標中依其普遍性、重要性及可行性之原則,選擇出下列五項做為評估的指標,分別為:衰弱及失能之防治;跌倒及骨折之防 治;憂鬱症及自殺之防治;復健及中風後失能之防治以及預立指示之簽署與執行。本文以樂活老化的模式來印證易經「頤卦」爻辭來闡述「期頤(百歲)」的人生真 理,運用老年醫學知老、知病、知末三原則以及信願行不二法門,來達成國人所嚮往的長壽之道。

致謝

本文部份引用作者指導吳治勳博士之畢業論文「對老的刻板印象、老化自我覺知及最適老化」,感謝吳風鈴助理協助文字整理。

參考文獻
1. 陳慶餘等(2009)。焦點族群 老年人。載於郭耿南(主編),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頁216-221)。台北市:衛生署。
2. 吳治勳(2010)。對老的刻板印象、老化自我覺知及最適老化。未出版博士論文,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台北市。
3. 陳慶餘(2010,12月)。Introduction of Geriatric Medicine。台灣內科醫學會99年會員大會暨學術演講會專題演講,台北市。
4. 陳慶餘(2010)。老年醫學與活躍老化目標。社區發展季刊, 132期, 178-188。

(轉載自台灣養生保健雜誌第二期)